華德福大地FB粉絲團

瀏覽人數

今日拜訪843
總瀏覽數2088985

【最近過得如何?】

【最近過得如何?】

 

  最近常跟朋友提及,我們教學時,或者交待孩子從事一樣事務時,必須要以身作則,因為我們人都有十二感官,包涵了行動的感官、感受的感官、更有思想的感官,而進入小學的孩子不只會模仿我們的行動,其實他們也會感受到我們的感受。

  所以當我們在教學時,或者是在交待孩子去做一件事時,要懂得檢視自己內在的感受。不然您就會發現,孩子總是興致缺缺去做我們所交辦的事。為什麼呢?因為我們自己也只是覺得:這是應該做的事而己!

  很多人長大之後,我想都已經忘記了我們還在當孩子時的童真。長大後出外工作,也是覺得應該做而己。我因為工作的關係,可以常看見孩子。看見孩子是最不會與現實妥協的一群勇者!怎麼說呢?孩子若對這件事沒好奇心或者是覺得做這件事沒意思,他是不會願意去做的!你最後強迫他去做,做是做了,但老實說,做了還比沒做更糟,因為孩子從此養成了做事馬虎的習慣,或者說對自己的未來開始馬虎了起來。

  我們會不會都是這樣走過來的孩子呀?我的朋友問。

  論語裏,孔子將學習或者更甚者,將我們從事任何事的心態,共分為三個層次,即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

  我的淺釋為,應該要知道、想要知道、樂在其中等三種層次的心裡狀態。孩子的生活本來都在樂在其中過者,比如小時候,您叫他拿個東西過來,帶個東西過去,擦桌子,拿湯題、用筷子,都樂在其中。如今我們進行生活的大小事時,有多少成份還是樂在其中呢?是知之者的成份多,還是好知者的層次,還是您做任何事,都認為做這件事本身就是一種樂事呢?

知之者:好知者:樂之者,其比例如何?是否也決定了我們的生活品質呢?當然這也決定了:孩子未來的生活品質。

 

學生 伯彥的心得報告 

華德福大地FB粉絲團

瀏覽人數

今日拜訪843
總瀏覽數2088985
課程實況
自然探索
四季慶典
成果分享
藝文活動
教師進修
家長講座
課程訊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