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德福大地FB粉絲團

瀏覽人數

今日拜訪391
總瀏覽數2105897

【「華德福」不離「生活」】

【「華德福」不離「生活」】

 

  「華德福」創辦人施泰納博士曾在許多的著作裡,耳提面命反覆地說:「教育不能離開真實的生活經驗……這時人的生命就會產生危機」。當然這句話裡面有多層的意思,包括人的教育過程不能太過虛擬……等等。

  而今天我們試圖以另一個面向來談談。這句話除了提及教育與生活之外,「真實」也是史泰納博士認為很重要的元素之一,「真實」在華德福教育界常被引用為「有正向能量」的人事物,例如書中常提及好的玩具必須是真實……等等的論點。而博士接著說:這時人的生命就會產生危機。

  我們舉2014年臺北捷運的事件來說,其實這就是這樣的危機極度示警的結果。而作為社會的一份子,我們都必須為這樣的現象負起一份責任。如何負起這樣的一部分責任?事情發生了我們對結果只能接受,而重點是我們能以「果」推「因」,找到原因,然後做出真正的預防動作。雖然議題沉重,但這樣類似的社會事件已是近五年來的第五起,說明它已不再是一個單一事件而已,而是社會惡化的警示。我們都應該好好正視的它。以下我們就來推論一下形成的原因。

  首先,一個人的成長過程就是其受教育的過程,所以「教育」說透了不外就是「一個人生活經驗的總結」,所以一個人不健康的結果,起因就是無數的「生活經驗」教育造就的。

  而我們的生活經驗,主要是由人跟人、人跟自然界這兩部份所組成的。

  說起自然界,現在相對是比較平衡的,所以當一個人不健康時,這時可以出去散散步,接觸一下大自然,就可以讓身心暫時恢復平衡,前一陣子有流行過自然療法便是以這樣的立論為基礎。

 再來,我們生活中的另一個重要的組成,就是身邊的每一個人。所以我們會被身邊的人所想、所做、所說所影響,而我們的所說、所想、所做也會影響別人,成為別人生活經驗的一部分。

  所以當別人不健康時,我們都是可以有影響力的,可以為他的健康付出一份心力。就像有時我們不快樂時,身邊人的一個問侯一個作為,有時就可以把我們從黑暗的內心世界中拯救出來。

  而2014北捷這樣的事件裡,最後會成型的原因,總歸就是「一個孩子其生活經驗的總結無法讓其適時地回到身心平衡的狀態」,也就是說他成長的過程裏所接觸到的人、事環境已無法讓他的身心得到健康。

  因此,我們可以這樣推論:相對於過去的年代,我們所處的現代社會已經以極快的速度漸漸邁入不平衡的狀態,自然世界如此,人的世界更是如此。所以當一個人身心不平衡時,現在總體的台灣生活經驗是處於「負值」的能量,是無法幫助我們回到身心平衡的。

  也就是說平時我們身旁接觸的人、及接觸的訊息的能量總合,已不夠健康而我們很多人卻不夠警醒。最近來拜訪的海龍老師便是一位對這樣的現狀有警覺的先知之一。

或者說生活在目前的台灣社會環境裡,我們對我們身邊所接觸的世界必須開始有所抉擇,我們必須更主動地對我們身邊的人事物及資訊有所抉擇,多接觸正向的人事物,可以讓我們的生活經驗總合再度回到「正值」。

  最近清明節快到了(古人取名真是不簡單!掃墓與清明之間竟帶有深刻的連結……這不是今天要討論的,暫擱。)這裏假借一下節日的名詞。我們是不是也該對我們所接觸生活經驗,有個「清明」的抉擇呢?如此才能滋養我們的身心靈健康!孟母三遷有其道理。

  但抉擇時有個「危險」的前提要注意。

  首先「抉擇」之事,我們應該在自己能力所及的範圍內行之,但若這件事牽涉到別人時,我們就應該先以智慧來取得良好的溝通。千萬不要為了取得良好的生活經驗,對礙著我們完美計劃的人事物存在著嫌惡的心裡。那麼抉擇的手段變成了目的,本來是為了身心平衡才做的抉擇,最後卻成了衝突的起因,讓大家的身心靈都更加不安,那麼就得不償失了(失去的比得到的多)!

  因此,發展良好生活時,「平衡」是我們要不斷檢視的。

  保住自己的身心健康,雖然消極,但是這是最基本的。唯有在自己是身心健康的狀況下,我們也才能成為別人健康的環境之一,進而能積極地為別人的製造更多的正向生活經驗。

  所以,一個人學習的首要:「學會抉擇正向的生活經驗」。

  這是「華德福」教給我跟孩子的。

 

學生 林伯彥的心得報告

華德福大地FB粉絲團

瀏覽人數

今日拜訪391
總瀏覽數2105897
課程實況
自然探索
四季慶典
成果分享
藝文活動
教師進修
家長講座
課程訊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