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德福大地FB粉絲團

【不一樣】

【不一樣】

 

  人與人,生活在一塊,因為「不一樣」,所以我們之間總是會有一些不為人所理解的部分。

  而對人的理解,卻是教育工作者,必修的學分,甚至是必讀的系所,也是華德福教育下所強調的「基於對人的理解,所施行的教育」。

  相對於被人、家長,或被同事不理解的部份,教師於教育現場,這些事倒也常常發生,不是新聞。而一個成熟的教師或者是個人,也必然需要平等地對待理解你或不能理解你的人與事,然後才能恰到好處地調整自己,感化他人。

  我們的老祖宗舜,就是最好的典範。不管自己的父母、兄弟對自己再怎麼不理解,他一點怨言也沒有,也因為如此,他總能恰到好處的處理人際關係。

  伯彥有一次在教孩子讀史記時,看到一段記載:「瞽叟愛後妻子,常欲殺舜,舜避逃,及有小過則受罪,順事父及後母與弟,日以篤謹,匪有解……欲殺不可得,即求嘗(常)在側。」意思是父母要殺他,他就逃開、避開,小錯誤就受罪,而且還把爸爸、媽媽與弟弟服侍的很好,一天都沒有懈怠。在這一段記載裏,我與孩子有一段很精彩的討論。我也才知道孔老夫子說:「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是真的,不是假的謙虛,是真實的,唯有內心的真話,才是真正的謙虛。孔子曾對曾子所說的「小杖受、大杖走」的道理真的是在孔子之前的時代就存在了。還有,一個人要能做到爸媽這一刻要殺你,你立刻逃走不見,下一刻他們口渴想喝水,你又立刻出現倒一杯茶給他,請問這世界還有誰能不被感化?這樣的人做什麼事不會成功?

  所以舜最後感化了爸爸、媽媽、弟弟,爸爸弟弟最後還成才,成為舜治理天下的好幫手。舜,不只當過天子,還當過相對於這個時代的農夫、漁夫、工程師、商人……等工作,而且每一行都做得很好。而這無敵的教育圖像,我們爺爺的爺爺的、爺爺……早已做給我們看了,汗顏……我也是教孩子時才發現。這時,我請問孩子:「我們的祖先,舜,這麼好的功夫,哪裡練來的?」「啊!跟爸爸媽媽、兄弟姊妹練來的!」「所以你會練功了嗎?」

  真正的回家作業。

 

  舜的「人不知而不慍」的功夫,也是我們應該看齊的心理功夫。孔老夫子講述的就是當別人不理解你時,你能不慍。「慍」並非只是意指怨恨,更貼近的說法應該是指「心理的一點點溫度」。也就是說,當我們面對別人的「不理解」時,教師或個人的內心必須往上修為到不能有一點點的溫度。如何能做到這一點,訣竅是……「要用心,不要用腦」,這是周老師講座常說的。意思可以說,用心的溫暖去理解那位不理解你的人,而不是只是用腦去分析、計較他的不理解。

  這是個人的修為,更是身為教師必須不斷練習的基本功。教師必須不斷地要求自己在這個點上,練功求進步。教師也才能更能夠理解孩子的「不一樣」,而在應該嚴格要求孩子時自己不帶情緒,那麼孩子更能記得的就是老師的叮嚀而非老師的情緒。神奇的是,當我們愈能不帶情緒、而帶著理解(「有愛沒有情」,請參閱周老師講座)處理孩子的行為偏差時,愈能大幅度改善孩子的行為與態度。(但這不代表教師不能以強烈的方式處理孩子的問題行為,如佛教裡內心慈悲的菩薩也會現兇惡的外相。這裡要特別說明,因為常有些家長會有迷思,覺得不能對孩子太嚴厲、不能處罰小孩。看的是教育者的內心有沒有把情緒拿掉,而不是外在作法的問題)

  同樣的,教師也必須平心地面對家長的不理解,畢竟人們對教育的具體圖像,總是會有所不同。但我們必須相信的是,我們都共同在為孩子好,我們的目標是相同的。

  教師並不會無緣故的教學,尤其是當一個老師勇於不同時,他對他的行為必定要付出更多的注意,因為這樣做是不安全的。因為跟著大家走,大家才不會用放大鏡檢示你。

  而勇氣卻是教師應該展現的意志態度,教師應該身為示範,不斷被放大檢示自己的言行,而不能有所忿懥。一個教師無論他是身處在體制內或體制外的教育都應該是如此。(這也是為什麼伯彥覺得自己目前也只能當學生,不能當老師的原因,因為常看到自己心忿懥,修養實差到極致了!哈!確實還不能做典範,只能當一個錯誤的示範,希望大家可以看到伯彥的錯誤,幫助大家少走冤枉路。「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

  誠如華德福的創辦人施泰納博士,當初也是本著做「真正的教育」的勇氣,勇於在不妨礙他人的自由意志下,在理解而不是計較的心態下,走向一條不一樣的教育之路,華德福走到今天,也有愈來愈多的有志之士,發現華德福多了很多的制約、教條化言論,例如華德福就一定用蠟筆,一定要有黑板,一定要有優律詩美,一定只能講天堂不能講地獄,一定……,當我們沒有不斷的回到「教育本質」反省我們的所作所為時,僵化的教育將在「華德福」身上上演,這是我們接觸到努力在全世界不斷為人智學奔走的人智學學者所共同的心聲,而這是華德福教育的精神,也是這些仁慈的長者,在年邁之年還不顧及自己本身的舒適四處奔走的苦心。

  一個體制外學校,教師和家長們,我們是一船上的共同體,我們希望對得起自己,對得起孩子,而勇於在不妨礙他人自由意志下,在不理解而不是計較的心態下,走向一條不一樣的教育之路。所以,彼此間的「不一樣」,不管是行動或思想上的不一樣,一定會是我們生活中,或者在不斷嘗試與反省教育本質時,會時常出現的狀況。

  家長除了能夠去讚賞教師與孩子敢於不同的勇氣之外,理解也是我們要做的功課。而「理解」的涵意不是「對的」我才理解,而是「不對的」我們也要理解。因為家長對教師或孩子的「理解」就是「愛」的展現,而這,也才會讓孩子看見我們身上的典範,這典範……就是「愛人的樣子」。

  教師更要承擔起被家長、同事、被孩子「不理解」的勇氣,要有舜的精神與勇氣。「不被理解並不是他的錯,是我自己做得不夠好,等我做到了,一定可以感化他」,因為唯有自己做得夠好了,也才能感動自己的家人、才能感動我們學生、感動我們的家長,所謂「身修所以家齊、國治、天下平」,一切都只是身修而已。我們也才知道,身修是教師的本份,而「自己做好然後感動別人」……就是「教育」。

學生 伯彥 敬呈 甲午年冬

華德福大地FB粉絲團

課程實況
自然探索
四季慶典
成果分享
藝文活動
教師進修
家長講座
課程訊息
X